市司法局:运用“四载体”赋能基层依法治理
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,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。阆中市司法局始终坚持法治建设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强基导向,综合运用考核评价“指挥棒”、融合共治“助推器”、定纷止争“解压码”、法治文化“新地标”“四种载体”,多层次多领域助力依法治理,全面夯实法治阆中建设基层治理基础。
健全保障体系,握稳考核评价“指挥棒”。健全完善督查考核评价机制,印发《阆中市法治政府建设2021年度督察计划》,围绕依法治市、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任务按计划对市级部门、乡镇(街道)开展检查、督察活动,对工作开展不力、问题较多的单位开展约谈整改。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,在往年的基础上细化《阆中市依法治市工作考核评分细则》《阆中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评分细则》,持续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,牢固树立起全市“一盘棋”意识,形成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、同频共振的法治工作格局。
建立联动机制,把牢融合共治“助推器”。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全国依法治国委员会《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意见》,以法治示范创建为抓手,坚持完善“自治、德治、法治”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,印发《<南充市乡村振兴法治工作实施方案(2020—2022年)>任务分解表》,压实相关部门责任,确保法治乡村建设落实落地。厘清乡镇(街道)权力清单,严格落实责任主体,监督落实“法无授权不可为、法定职责必须为”,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。组织乡镇(街道)分管领导参加合法性审查培训会议,逐步实现各乡镇(街道)合法性审查工作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覆盖”转变,将自治章程、村规民约、社区公约纳入审查,不断拓展工作外延。我市成功创
突出高效衔接,用好定纷止争“解压码”。积极继承和践行“枫桥经验”,在沙溪司法所成功打造“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”,联合当地派出所、法律服务所,整合司法、公安、法律专业人士三股力量,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研商机制,推动实现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“最多跑一站”,为人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解纷服务,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效。坚持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有效联动,深化公调对接、访调融合,推动物业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调解组织触角在基层延伸,实现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,做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”。
推动传承创新,创建法治文化“新地标”。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、法治与文化同镶嵌,充分挖掘阆中本地传统法治文化内涵,打造以《宪法》《民法典》等现行法律为重点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,巩固优化滕王阁法治景区、滨江路法治步道等前期阵地,创新打造国网阆中电力公司、五龙村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地标,释放基层治理中法治的引导、教育、同化效应。今年9月,国网阆中市电力公司被评选为第三批四川省“法治宣传教育基地”。
来源:市司法局